庸 人
古時候,一條白龍路過上庸上空,旖旎的風光使他著迷:峰巒疊彩,河水清麗,良田肥沃,屋舍儼然,農夫勤勞,女子善歌。白龍貪戀這人間美景,不忍離去,于是長臥上庸,骨架化成上庸的綿綿群山,血液溶為奔騰的八百里堵河,再也沒有離開。
“小城真好!”到過小城的許多人都這么說。從熙熙攘攘的大城市,回到山清水秀的小城,遠離了都市,擺脫了喧囂,在重新獲得寧靜和自在之后,才真正感到“小城真好!”
空氣純凈,碧空如洗,悠悠的云朵似乎更白。甚至小城的樹特別的綠,花特別的紅。
漫步街頭,盡可以從容瀏覽街景市容,沒有匆匆的過客磨肩擦踵,也沒有推銷員圍追堵截兜售商品。步入商店,看不見莫名其妙的標價,解除了囊中羞澀的窘困感,恢復了對商品評頭論足的自信。
走在街頭巷尾,不會忍饑挨餓,四處尋望,盡可以坦然走進任何一家小吃店,大方落座,叫上一碗三合湯,撒上辣末,吃他個酣暢淋漓。小城人沒有進門先問價的習慣,還不曾有被“斬”的經(jīng)驗。只要付上塊把錢,就能實實在在填飽肚子。
有一架單車,就可以徜徉于大街小巷,悠然自得。不會堵車,勿需提前出門。即使你匯入車水馬龍,滾滾向前,你的感覺依舊良好。馬路象歡騰的河,你如一朵浪花,順流而下,輕松而歡快。沒有在鋼精鐵骨的四輪巨獸間尋覓生路的艱險,不會因渺小無奈地嘆息。
在小城也有許多遺憾:沒有麥當勞、沒有證券街、沒有人才市場、沒有東方樂園、沒有環(huán)幕立體聲電影院。但我心中,充滿了對小城的眷戀。
山環(huán)水繞,四季常青,小城終年是一幅看不厭的畫。站在堵河橋上,望東邊日出,西天晚霞。流光溢彩的河,多情地纏繞兩岸的青山、民居。偶爾有漁者泛舟撒網(wǎng),時時有浣衣婦搗衣洗紗。佇立橋頭你便融入山光水色之中,成為風景的一角。
一年到頭,宜人的河,象一首韻味無窮的詩。春夏,清澈的河水,宛如少女脈脈含情的眼波,使人心醉神迷;秋冬,河水退去,滿川崢嶸奇石,讓你不勝驚詫,頓悟了“滄桑”的含義,自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激動。倘若雨天,煙雨空朦,薄霧茫茫,遠山隱約,樹影幢幢,水聲潺潺,另有一番人在仙景的滋味。
川流不息的車輛運走小城的農副產品,又帶來了現(xiàn)代文明。北京、上海、廣州流行什么,不出十天半月,小城的時髦青年,準會群起效仿。如今,小城的僻靜街道上,也有三五間小小的網(wǎng)吧,身在小城,也能漫游世界了。
小城仿佛是一個巨大的蜂巢,芳香四溢。街上擺滿了瓜果。眼下是秋天,一眼望去,有南方的西瓜、香蕉、柑子、柚子、柿子,還有新疆的哈密瓜、吐魯番的葡萄、煙臺的蘋果、河北的梨、北京的水蜜桃、美國的圣女果……,南北匯萃,琳瑯滿目。
華燈初上,街道兩旁,攤點林立?;疱?、烤魚、燒豬蹄、羊肉串、小籠包、炒米粉、臭豆干、烤玉米,五花八門,應有盡有,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。穿行其間,令人垂涎欲滴。影院前的炒螺絲可稱小城一絕。田野溝渠之物,在小城人的手中,變成了美味佳肴。螺絲攤上,認識的和不認識的,聚在一堆,一片噓唏聲之后,便天南地北地侃開了。
城西的體育場是新建的,每逢節(jié)假日這里就成為孩子們的樂園和朋友們相聚閑聊的最佳場所。居說縣里準備將荒蕪多年的郭家山修為城西公園,屆時忽隱忽現(xiàn)的亭臺樓閣準會將郭家山裝點得饒有情趣,每當有朋自遠方來,小城人準會相邀登山,指點著群山環(huán)抱,碧水纏繞的小城自豪地地說:“小城真好!” 文章來源:竹山論壇“堵河文藝”DVBBS/dispbbs.asp?boardID=7&ID=4449&page=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