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一假期,隨著桃花源街區(qū)正式亮相,竹山縣城也顯得璀璨起來。穿城而過的堵河,歡快明凈,用她無塵的笑臉迎接八方來客。
畫舫在水中蕩漾,木槳在水面畫出低低的弧線,帶起一串串水花。槳聲中畫舫悠然前行,舫中傳出縹緲的歌聲:嘩啦啦地堵河水喲,日夜向北流……不知是誰改編了王宏偉老師的歌,時(shí)而激昂,時(shí)而清澈。暮色中,畫舫漸行漸遠(yuǎn),兩條漁船不知何時(shí)出現(xiàn)在湖面上,每條漁船艙門邊都掛有兩盞紅燈籠,一前一后劃行在湖面上。船尾,披著蓑衣的艄公悠閑地?fù)u著櫓,穿過音樂噴泉水幕,駛向桃花源街區(qū)深處。
堵河與霍河的交匯處,自然生成一個(gè)半島,半島周圍是仿古建筑街區(qū),街區(qū)里,民宿、小吃、戲臺、廣場、影院等一應(yīng)俱全。入夜,這里歌舞上演。
依稀記得去桃花源路上的那副對聯(lián):南山菊花香如故 ,白云黃鶴歸去來。如今的桃花源街區(qū)是半城山水半城煙。陶然廣場中央,四角亭舞臺上歌聲正酣,女媧廣場上舞姿翩翩,街區(qū)小吃店里飄出的味道注滿了游人的鼻孔,香、辣、麻、甜……每個(gè)味道都是一種人生。煙花從堵河岸邊沖天而起,在空中織成各種圖案,照亮了整個(gè)縣城。花開花落,歌聲再起,河岸憑欄處,男中音唱得如癡如醉:“這城市那么空,這街道車水馬龍……”光頭男把楊坤模仿得惟妙惟肖,吸引了眾多聽眾,掌聲、歡呼聲此起彼伏。遠(yuǎn)處,薩克斯管卻是蕩氣回腸。
形狀各異、五花八門的紅燈籠,在屋檐下、樓亭間放射出鮮紅的光,倒影在河水中飄忽不定,隨著漣漪一層層蕩開。橋頭那棵高大的人工桃花樹,便在這些紅燈籠的簇?fù)硐拢谒芯`放得迷離幻化。
小雪帶著她的孩子在街區(qū)紅燈籠下隨著人潮蕩漾,耳邊是熟悉的歌聲。孩子舉著手中的冰糖葫蘆問她:“那邊有皮影戲,什么是皮影戲呀?”小雪說:“走,我們?nèi)タ纯?,看了你就知道了?rdquo;小雪牽著孩子的手,從人縫中擠進(jìn)小廣場。她把孩子舉在肩頭,孩子手舞足蹈,踢得她肩胛生疼,她卻無心看戲。因?yàn)椋瑒倓傆袀€(gè)身影從她眼前晃過,沒于人海,沒于燈火闌珊處。是他?十幾年了,遠(yuǎn)遁他鄉(xiāng),現(xiàn)在可好?小雪在心底默默祝福。也只能默默祝福,曾經(jīng)的青蔥歲月是那般靜好,就如這街區(qū)、這河水一般,旖旎無限,但終歸會逝去,而明天,還會繼續(xù)演繹不同的故事。
畫舫歸來,本地高腔劇團(tuán)的歌聲從中飄出:2028到竹山。(張明棟 竹山縣供電公司職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