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朱訓林
前不久,筆者偶聽兩同事閑聊,談及人到中年的滋味,心里不免有些失落。一晃自己就40好幾了,卻仍是一個“教書匠”,想去做學問吧,靜不下心;去創(chuàng)業(yè)吧,又沒有資金;去考公務員吧,年齡已過了界。思來想去還是認命吧!于是, "酒肉穿腸過","金花"、麻將樂,無可厚非?這也許是當下很多中年人的普遍生存狀態(tài)吧!
人生在世概括起來不過三天,即昨天、今天、明天。40歲以前的人多充滿幻想,60多歲的老人多沉湎于回憶,而作為40至60歲之間的中年人則大多在過去的回憶與將來的幻想中徘徊。追憶往事有利于瞻望未來,充滿希望,不斷追求,生無所息的人,才是生活的強者!
其實,關于"人生的意義"這一古老命題至今是又說還休,言猶未盡。如孔子,一生為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,率弟子周游列國14年,屢屢如喪家之犬!但他并不氣餒,退而辦私學培養(yǎng)他的學生,結果,三千徒弟子,有七十二賢人,涌現出顏淵、子貢、子路、公西華等杰出人才,成為“頭號教書匠”!不僅如此,他晚年整理《春秋》、編纂《詩經》等,使儒家經典得以傳承,因此,被尊為“萬世師表”。
作為蕓蕓眾生的中年人雖然比不上那些名人,但也不必那么沮喪,俗云: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?以筆者的愚見,不如努力工作,俗話說的好,“人不可一日無業(yè)”,平平淡淡是真,知足常樂是福。工作之余,看看父母,陪陪妻兒,家庭和睦豈不美哉?
?。ㄎ恼聛碓矗航袢罩裆骄W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