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董道瓊
許多人反對悲嘆人生,認為是“為賦新詩強說愁”, 是無病呻吟,是消極面世。其實對人生有所悲嘆并不是無聊之舉,也不是人生消極,相反,它正好是積極人生態(tài)度的一種體現(xiàn),悲嘆的背后是深思,是熱愛,是追求。
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級動物,對社會、人生中的一些現(xiàn)象有所感有所悲是極其正常的?!氨瘒@”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種味道!
悲嘆不等于悲觀。悲觀的人對生活失去希望,悲嘆的人對生活有清醒的認識。東晉“書圣”王羲之在《蘭亭集序》中寫道“人之相與,俯仰一世……當其欣于所遇,快然自足,曾不知老之將至;及其所之既倦,情隨事遷,感慨系之矣……況修短隨化,終期于盡?!蓖ㄟ^他對時光將逝、老之將至、愛好將倦、生命將無的悲嘆,我們似乎看到他思想里的一些消極成分,但也正是從他的“悲嘆”中,我們感受到他對生的眷念和熱愛,對人生憂患的清醒認識。他是“消極其表,執(zhí)著其里”,他贏得“書圣”的美譽,正是他積極進取,對抗人生虛無的執(zhí)著體現(xiàn)。
悲嘆人生的人往往是富有創(chuàng)造價值的人。曹操在詩中寫道“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,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”,但這些悲嘆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。陶淵明在《歸去來兮辭》中悲嘆“聊乘化以歸盡,樂夫天命復奚疑”,他歸耕隴畝,不愿出仕,但是他卻成為了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。有所悲有所嘆才會有所思有所為。
生活在當今和平年代的人,不愿悲嘆,只愿快樂。追求快樂生活成為了一種時尚,但是我要說,快樂的時候不要太過自足,停下來悲嘆一下,會讓你更理性、更進步,更有品味。
?。ㄗ髡邌挝唬褐裆蕉校?/P>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