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農(nóng)村,新年有許多禁忌,尤其是語言方面,講究更多,隨便找個人,都能講述幾個犯禁忌惹禍上身的故事。老人們最愛講的是《水滸》一書引子:北宋仁宗皇帝一年寫祭天文表,由于書寫官用墨太濃,不慎在“玉皇大帝”的“大”字右上角滴了一滴墨,使其變成了“玉皇犬帝”,因此玉帝惱火,派出三十六天罡、七十二地煞下凡化作一百單八將擾亂仁宗皇帝后世基業(yè),以示懲戒。除開這些廣泛流傳的故事外,小范圍也流傳著許多這類故事。老家有個老婦人早早地貼上對聯(lián)想圖吉利,一個不知事的族孫看到后驚奇地高喊:“大奶已經(jīng)貼了!大奶已經(jīng)貼了!”想不到第二年老婦人真得非常不順,莊稼收成差不說,自己上山砍柴還摔了一跤,在床上睡了一個多月。老婦人嗣后逢人都說:“都是那個雜種說壞了。”原來,“貼”字有“貼本”的意思,老婦人認為非常不吉利。
從進入臘月三十開始,說話注意犯禁忌就成為老人叮囑小孩兒的重中之重。死了人不能說“死”,要說“老”;酒或茶喝完了要說“喝起了”;豬舌頭要改作“豬轉(zhuǎn)(賺)頭”,問別人是否吃飯要說“用飯嗎”不能說“要飯嗎”等等諸如此類,為了防止小孩兒不慎說了不吉利話惹怒神祗,還專門在墻上貼上“不忌童言”的條幅。因為禁忌太多了,饒是如此防范,也經(jīng)常鬧出一些笑話。某新年,一奶奶喝畢茶,小孫子急忙上前接過茶杯,并孝心地問:“奶奶還喝嗎?”老奶奶非常迷信,不愿說“不”,孫子就又遞上一杯,喝畢后又問,如此幾番,老奶奶終于承受不了,只得高聲叫道:“不喝了,不喝了,再喝就會脹死!”同這老奶奶相比,一個老財主也有類似的結(jié)局。老財主有兩個兒子,一個叫升官,一個叫發(fā)財,三十晚上睡覺前財主一再叮囑兩個兒子喊他們時要答應干脆,圖個吉利,正月初一天未亮,財主就喊道:“升官!升官!”想不到升官睡在樓上,聽到喊聲急忙應道:“馬上下來,馬上下來!”財主氣得不行,就又沖二兒子喊道:“發(fā)財!發(fā)財!”卻不料老二睡意正濃早把昨天的話忘得一干二凈,聽得喊聲,極不情愿地答道:“喊啥子喊,還早著呢!”
由此看來,新年忌諱多了也不是好事。確實,隨口說出的好話就不一定有好結(jié)果,說的不吉利話也不一定會有禍事?,F(xiàn)在,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,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中,持這種認識的逐漸增多,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,想怎么做就怎么做,有時甚至同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對著干,以致于老人們也不得不讓步,充其量只能要求兒孫們在貼春聯(lián)時在堂屋上貼張“不忌童言”橫幅,以此向他們心中的諸神懺悔。 (龍 松)
![相關(guān)新聞](http://static.rmzx.zhushan.cn/pc/static/image/newsimg.png)
![今日竹山便民服務](http://static.zhushan.rzv7.com/file/upload/240304195839_1629.jpg)
![今日竹山云超市](http://static.zhushan.rzv7.com/file/upload/240304195838_8885.jpg)
![](http://static.rmzx.zhushan.cn/pc/static/image/newsimg.p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