耀 軍
曾記兒時,因文革風暴,我們?nèi)以诩t衛(wèi)兵的“護送”下,于正月初三遷回老家秦家河,從此過上每月分十八斤毛糧、母親每天掙七分工分的生活,父親作為受批的“當權(quán)派”自然沒有自由。或許是怕我們餓著,或許是望子成龍,母親經(jīng)常把我們送到外婆家——溢水華家灣村,那是一片滿眼紅色的沙土地。
那時,外婆家也不富裕。記得為多吃一點紅薯玉米粥,因盛的太滿一不小心,把粥潑到身上,燙個大泡也沒敢叫出聲。我吃過毒死的家貓、汽車撞死的乳豬,那也算是一件美事。最讓人興奮的是,外公耙田時常常捉回一兩只老鱉,外婆總是連肉帶蛋一起燉給我吃。冬天天黑了,我和外公外婆總是圍著燒樹疙瘩的火爐,聽外公講著一些有趣的事情,每當我困了也不想去睡時,外婆就給我烤一個紅薯,或是取兩顆花生在火窩里燒熟,我吃了才會睡覺。因為當時不準種花生,外公總是在別人不容易看到的水塘邊種上幾株,成熟了,怕別人看到,又怕上霉,還怕老鼠偷吃,外婆就用針線一顆一顆地穿著掛在土樓上,還用一個斗笠罩著。
記憶最深的是華家灣生長著一種當?shù)亟袔r疤子的植物,它的藤子依地而生,根深深扎在紅沙土里,葉片形狀像枇杷葉,但要小許多,老百姓摘它喂豬,夏天在它的根部長著許多形似南瓜、枇杷大小的紅色果子,在土中半掩半露,散發(fā)出濃濃的瓜果香味。嘴饞的蟋蟀往往是先嘗為快,知情的人就會順著香味尋去,撥開重疊鋪蓋的葉子,往往就能在根下找到幾顆或十幾顆透紅的成熟果實,回家后用清水洗后就可生吃。它的肉質(zhì)比香瓜還軟,味道比哈密瓜的香甜味還濃,當?shù)厝诵稳菟淇谙C慨攷r疤子成熟時,我就會和妹妹一起上坡去摘,有時也會在草窩里發(fā)現(xiàn)蛇。后來,我家搬到縣城,繼而上學、工作,雖然有空去外婆家,但往往錯過了采摘巖疤子的季節(jié),除了記憶的硬盤上還刻著它濃濃的味道,很久都沒有品嘗了。每當遇到去過華家灣的人,我往往會問到:“你吃過巖疤子嗎?”
今年,我因工作的原因,時常路過華家灣,往往去老表家坐坐(外公外婆去世了),聽他們講農(nóng)村的趣事,有時也談?wù)剣业氖虑椤,F(xiàn)在華家灣都變了,過去老屋都不在了,蓋起了磚瓦房,家電比我家里還齊全,不少人家都有私家車了。
五月的一個星期日,我路過華家灣時,老表非要留我吃飯,看到灶臺上放滿的菜,我知道吃飯還會得一陣子,我就想四處看看。我獨自一人順著田埂慢慢溜達,挨近房屋都是各家各戶的菜園,種著土豆、黃瓜、蘿卜和香料。穿過一片黃瓜地來到我當年喜歡抓魚和洗澡的小河,小河兩邊已不再是石頭砌的河岸了,清一色的水泥抹平的河堤,遠遠望去一條通村水泥路與小河平行直到村委會大樓前,并與省道相連,東邊是簡易的大棚,西邊是磚砌的大棚,透過大棚開著的門或縫隙,看到辣椒、茄子、豇豆、四季豆等蔬菜密密麻麻垂吊著。大的小的、紅的青的西紅柿,像一串串葡萄掛在架上;窩瓜秧上橫臥著大小不一的瓜兒。在一個大棚前的場子里,堆放著一堆紙箱子,幾個人正把箱子往車上搬,問起才知道是把一些新鮮蔬菜運往超市。
突然,在路邊我看到一小株巖疤子藤,頓時浮想聯(lián)篇。我不是生物學者,不知巖疤子是否上了植物大典,也不知道瓜果類書上是否有記載,更不知會有什么營養(yǎng)成份,但憑它那令人口饞的滋味,憑它只能在局部地區(qū)生長的特點,我想它應(yīng)該是一種稀有珍果,但愿有懂行的專家能讓它變成一種能大面積種植高收成的商品。
我慢慢走著,也慢慢的思索著,變了,這片紅沙土上的一切都變了,看到忙碌的人們,看到隆隆的機械,聽到學校里傳來朗朗的讀書聲,我仿佛走進了另一個世界……




-
1
竹山縣總工會2025年度公開招聘工會協(xié)理員公告 -
2
2025年竹山縣事業(yè)單位公開招聘擬聘用人員公示 -
3
我縣“雙節(jié)”文體農(nóng)旅活動精彩紛呈 -
4
水利部調(diào)研我縣幸福河湖建設(shè) -
5
我縣召開統(tǒng)戰(zhàn)重點工作推進會 -
6
石景山區(qū)與竹山縣共商財政協(xié)作共繪發(fā)展新篇 -
7
縣領(lǐng)導(dǎo)調(diào)度檢查防汛減災(zāi)工作 -
8
我縣召開專項整治工作調(diào)度會全力防范火災(zāi)事故 -
9
竹山縣城市管理執(zhí)法局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招聘面試及綜合成績公示 -
10
我縣規(guī)?;嚪N野生金線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