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者仁心,大愛無言。
為了年少時的醫(yī)者夢,王煥云在大山深處辛勤奮斗了35年。近15年來,王煥云更是堅持奮戰(zhàn)在防艾抗艾第一線,既負(fù)責(zé)全村的醫(yī)療衛(wèi)生基礎(chǔ)工作,又承擔(dān)著幾個鄰近村所有艾滋病患者的救治工作,還要義務(wù)宣傳防艾知識。
王煥云有很多次外出掙錢的機會:有邀請他到電子廠務(wù)工的,有人要他加入創(chuàng)業(yè)的,甚至有科研機構(gòu)邀請他專門從事艾滋病防治藥物研發(fā)的,并承諾每年給予他數(shù)十萬的“科研經(jīng)費”。面對這些機會,王煥云最終選擇了堅守山鄉(xiāng)。因為這里有讓他割舍不下的一群特殊“親人”——陳家鋪及鄰近各村的近30余名艾滋病人。
多年來,王煥云與“親人”們朝夕相處,“親人”的痛苦他感同身受,“親人”的困難他竭力幫扶,“親人”的重托他牢記于心。
劉啟國、李文秀夫婦是我縣最早確定的艾滋病人之一,長年受病痛折磨,夫妻二人勞動能力逐年下滑,一家五口掙扎在貧困線上。2005年夏,一場暴雨夾雜著泥石流將劉家唯一的兩間土屋無情沖毀。“親人”受苦,王煥云不能坐視不管。當(dāng)時,他用自己多年積蓄買下了三間土木結(jié)構(gòu)房屋,準(zhǔn)備用于出租或發(fā)展其他產(chǎn)業(yè)。見到劉家現(xiàn)狀,王煥云二話不說,將房屋免費讓給了老劉一家人居住,這一住就是11年。“看到老劉一家實現(xiàn)了安居夢,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,這房子他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。”王煥云說。
2014年3月,57歲的艾滋病患者劉永根走到了生命的終點,離開了患有精神病的女兒。臨終前,劉永根拉著王煥云的手說:“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女兒劉鳳,我走之后,希望你能幫她找個婆家。”幾年前,劉永根年過八旬的父親臨終前,曾托付王煥云照顧他的兒子。為了這個重托,王煥云將劉永根視為兄弟,精心陪伴了他12年。劉永根發(fā)病期間,他曾帶上生活用品,與他吃住在一起;劉永根遭到村民歧視,他用自己的親身經(jīng)歷說服和解除了村民對他的歧視和隔閡。如今,面對劉永根的臨終重托,王煥云沒有任何猶豫,依舊含著熱淚答應(yīng)。后來,王煥云終于為劉鳳找了一個好夫婿。
在王煥云的頭部和腰部,有兩處病痛至今仍時常隱隱作痛,這是他為“親人”李孝軍辛勤付出的見證。李孝軍2006年被診斷患有艾滋病,從此之后,救治他的重任就落在了王煥云的肩上。2011年元月19日,李孝軍在家中突發(fā)哮喘,電話聯(lián)系王煥云。王煥云立刻前往救治。打完針后,已是深夜11點,李孝軍病情得到了緩解。此時,外面天氣突變,風(fēng)雪交加,為了第二天的工作,王煥云必須趕往溫馨家園。在騎著摩托車返回的過程中,王煥云連人帶車跌落山崖,頭部和腰部被摔傷,救治后至今留有隱痛。
15年來,在王煥云的精心陪伴下,已有20余名“親人”相繼離去,存世“親人”已只剩3人,王煥云仍然堅守在那里。
(文中患者均為化名)
![相關(guān)新聞](http://static.rmzx.zhushan.cn/pc/static/image/newsimg.png)
![今日竹山便民服務(wù)](http://static.zhushan.rzv7.com/file/upload/240304195839_1629.jpg)
![今日竹山云超市](http://static.zhushan.rzv7.com/file/upload/240304195838_8885.jpg)
![](http://static.rmzx.zhushan.cn/pc/static/image/newsimg.p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