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堵河一寶庫,
驢頭山里遍財富。
森林藥材土特產(chǎn),
活躍眾多野動物。
春夏秋冬幻新景,
自然風光云海霧。
堵河,古稱鄖陽府八百里黃金水道,民間也號稱千里堵河。要說堵河,必先說說堵河的出口韓家洲。讓我們重溫楊光舉先生的描述:“韓家洲位于漢水與堵河交匯處,四面環(huán)水,面積約一平方公里。洲之北為漢水環(huán)繞,州之南為堵河漢水環(huán)抱。韓家洲虎踞龍盤,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他成為漢水中最大的江心島,東達襄陽、漢陽;西扼漢中、巴蜀;南控堵河出口;北阻漢江黃金通道。在冷兵器時代,韓家洲成了兵家必爭之地。誰占據(jù)它,誰就有了必勝的把握?!?/p>
從堵河口以上,在鄖陽境內(nèi)有兩處最大的險灘,第一是“耙齒梁”。顧名思義,那航道的通途就如耙齒一樣的險阻,河中巨石猙獰,犬牙交錯,船行此處,如過鬼門關(guān)。堵河中上游的船太公行船至此,都得要以重禮聘請當?shù)馗挥薪?jīng)驗的太公水手代為放船,搶灘闖險,通過“耙齒梁”。如其不然,就會船打人亡,貨物全丟。再一處就是黃龍鎮(zhèn)上面的“葉灘”。這葉灘地理位置十分奇特,沿堵河右岸,是一條延綿的長嶺,植被豐茂,郁郁蔥蔥。臨水處卻全是青石巖壁,黑黢黢十分陰森。在巖壁快轉(zhuǎn)彎處,河床下跌,形成十幾米的落差,且巨石暗礁布滿河床。上游流來的堵河水,一股腦兒都跌進這窄窄的河床,卷起堆雪巨浪,吼聲如雷。更驚險的是,河水的主流直沖轉(zhuǎn)彎處的巖壁,惡浪排空,猶如海嘯,令人驚心動魄。這里雖不及耙齒梁那般兇險,但也不是容易航行的水道。有經(jīng)驗的船太公總結(jié)出“行船過葉灘,只用兩棹半,若有一絲誤,即入鬼門關(guān)”的訣竅。何謂兩棹半呢?就是船進險灘前,只能慢悠悠地扳一棹,保持船的標準航向,傍著主流的左側(cè)行進。進險灘口時再扳一棹,使船隨激流鉆進波谷??燹D(zhuǎn)彎的關(guān)鍵時刻只用半棹,也就是稍微撥動船頭,船就偏開巖灣,順利下灘了。即便如此,船上如有乘客,也必須在上面灣船,讓乘客下船“跑灘”,只留太公和船工放船。左岸是一片廣闊的河灘,遍布各種各樣的石頭,許多愛好收藏的乘客,意外撿得珍貴奇石。船行最低處,簡直是在潑天巨浪里鉆行,岸上人根本看不見船的身影。直到轉(zhuǎn)彎處,才見船如離弦之箭從浪里射出,太公船工早已是渾身濕透,那情景既驚險又神奇,真是在波滔里搏浪。若不是親見親歷,怎能體察如此驚人險情!更神奇的是,灘上波濤洶涌,灘下卻水平如鏡,藍天白云,青山倒影,盡映其中,時有美麗的鴛鴦在此嬉戲。前人有一首古詩,單道葉灘的奇特險境與壯美景色,詩曰:“青山碧水踏河岸,波濤聲吼震宇寰。平安行船有訣竅,浪里隧道如射箭。灘下忽現(xiàn)碧水潭,航舟卻成畫舫船。多情鴛鴦雙戲水,灘頭上下兩重天?!?/p>
從葉灘以上,直至官渡,雖也有些險灘波折,但這都不在話下,堵河的太公船工都是久經(jīng)考驗的弄潮高手。
堵河是鄂川鹽道的主要路線,相當于西南的茶馬古道和西北的絲綢之路。鹽業(yè)的興旺,使堵河沿岸大小集鎮(zhèn)繁榮昌盛,黃龍灘是堵河第一個熱鬧的大碼頭,曾有“小漢口”的美譽。老白公路在此橫跨堵河,水陸交通便利。滄浪山下,竹山境內(nèi)的對寺河、房縣境內(nèi)的化口河,兩縣隔河相望,兩處各有一座寺院。上下船只,來往行商,都在這兩處碼頭灣船住宿,小鎮(zhèn)里燈火輝煌,鬧鬧嚷嚷;河面上漁火點點,還真有“兩岸隔河雙佛寺,半夜鐘聲到客船”的空靈意境呢!過了竹山城,上行三十里就是田家南北壩,這里也是古鹽道上的重鎮(zhèn)之一,北壩有黃州廟、楊泗廟,建筑恢宏,氣勢不凡。古有“官渡府,峪口縣,田家壩是金鑾殿”之說,道盡了田家壩的繁華。官渡,那可是堵河最古老、最活躍、也最出名的水鄉(xiāng)山鎮(zhèn)。鹽道上人來人往,歌聲陣陣;河道里百舸爭流,白帆片片。放船的喊著搖櫓號子;拉纖的哼著纖夫悲歌,古鎮(zhèn)官渡充滿生機,也展現(xiàn)出水陸交通的便利和市井繁華的景象。使人感嘆的是,一個山鄉(xiāng)小鎮(zhèn),竟擁有能唱連臺大戲陜二黃的“三益社”業(yè)余劇團,足見其經(jīng)濟富裕,文化繁榮,吏治昌明,民眾開化。一座文昌廟、一座武昌廟、一座仿武當山紫霄宮建筑的大戲樓,巍巍峨峨,在街道中心占地五十余畝。官渡人為何這般富有而又瀟灑?總而言之,一是人勤快,肯吃苦耐勞;二是勵行節(jié)儉,精打細算;三是會經(jīng)營,善巧運作;第四點最重要,人心齊,泰山移。大家都熱愛公益事業(yè),自家節(jié)儉過日子,遇到公益之事,該出手時就出手,慷慨豪爽;再就是上天厚賜,地廣物豐,遍山是寶。僅一座驢頭山,不但是官渡的金山銀山,更是整個堵河的生態(tài)寶庫。
驢頭山,高1471米,坐落在天埡之南,蒲溪之北,與四方寨并列于武陵峽南側(cè);東與松樹嶺對峙,構(gòu)成神奇壯觀的十里長峽----驢頭峽,在中柱山與武陵峽連接,形成華中地區(qū)最長、最深的斷裂帶,是中原的地質(zhì)奇觀。驢頭山北麓,從中柱山沿武陵峽上行十里,便是陶令筆下的秘境桃花源,與山的上部,構(gòu)成梯形漫坡,是一片千余畝的洪荒原始森林。林內(nèi)古木參天,密不透日。積年的腐枝爛葉,使土地肥沃,空氣濕潤。這里到處生長著七葉一枝花、文王一支筆、頭頂一顆珠、江邊一碗水、打死還陽草、一串九連子等等名貴草藥,其它常用中草藥,如野黨參、當歸、牛膝、五加、川烏、前胡、柴胡、血七、八百棒、八爪龍等等,更是俯身可拾。樹木以鐵匠木、稠樹、烏桑、華葉楸、槺桐、紅心杉、紅椿等為主。珍稀樹木有珙桐(鴿子花)、紅豆杉、冷杉、鐵堅油杉、黃楊木、女兒紅、香樟、楠木、檵木、杜鵑、雀梅、金彈子等。尤其那椒葉黃楊木,堪稱樹木類之珍品,它木質(zhì)細膩磁實,可供雕塑各類工藝品。因為黃楊木燃燒時間長,火力強而無煙,過去山民把它當木炭烤火取暖,這才叫大才小用呢,實在可惜!
動物的種類就更多了,如黑熊、蟒蛇、獼猴、麝、麂、鹿、獾、豹、獺、長尾雉、紅腹錦雞、金雕、戴勝、山麻雞、長尾山雀兒等,細列品名,也難盡述。筆者多年致力于對驢頭山、驢頭峽及武陵峽歷史人文和自然資源的調(diào)查研究,從一見鐘情到初步認識,再到比較了解?,F(xiàn)分類列出資源綱目:
一、旅游資源。
1.驢頭山上有華佗廟遺址,風光綺麗,引人入勝;2.驢頭峽水深流激,兩岸巖壁奇景壯觀,植被豐茂,郁郁蔥蔥,是泛舟游覽的最佳去處;3.武陵峽、桃花源,縱深十華里,乘筏觀景,頓掃紅塵煩勞,令人心曠神怡。在桃花源釣沉索引,尋蹤訪古,細品《桃花源記》,趣味無窮。4.蒲溪老街,坐落于驢頭山南麓,是古鹽道上的分水嶺,物資中轉(zhuǎn)站。民國年間,日寇占領(lǐng)了武漢、宜昌,封鎖了長江航道,第五戰(zhàn)區(qū)的軍火物資和鄂北、豫西、陜南八十三縣的民用商品都被阻隔。鄖陽軍民齊心協(xié)力打通了鄖寧段的堵河運輸線。這可是戰(zhàn)區(qū)軍民的生命線,大量的軍用物資,民用商品,都是從這里轉(zhuǎn)運。成群結(jié)隊的民夫,用肩挑背馱,把物資從四川大寧鹽場運到蒲溪轉(zhuǎn)運站,再裝船運到黃龍和鄖陽分運各處。當時的蒲溪,既熱鬧又繁華。蒲溪街頭有一株五百余年的紅豆樹(就是“紅豆生南國”的那個紅豆),粗壯高大,枝繁葉茂,每年結(jié)下不少紅豆,當?shù)厝藫旎厝フ洳?,象征吉祥如意,或以紅豆饋贈情人,情深意長。古人還留下一副詠蒲溪的對聯(lián),上聯(lián)是:“此處如蓬萊夾岸榆柳垂古道”;下聯(lián)是:“彼巷似城廓驢峽山水壯奇觀”。5.四方寨。此山嶺是一座雄偉險峻的大獨山,三面絕壁,只有一線巖道,剛只一腳寬,山高入云,山頂緩坡連綿,林木繁茂,郁郁蔥蔥,花草遍地,風光奇絕。自古就是綠林好漢嘯聚之地。明末川東總兵(劉鏞)曾在此大戰(zhàn)農(nóng)民軍首領(lǐng)張獻忠。清嘉慶年間白蓮女教主王聰兒,曾在此挫敗清廷主將德楞泰后歸隱。
昔時的古鹽道,現(xiàn)在已修通跨省一級公路,沿途的集鎮(zhèn)鄉(xiāng)村更加繁榮,更加熱鬧。上了年紀的人,回憶起昔時的熱鬧情景,仍然記憶猶新,并有隱隱的留戀之情,那時的熱鬧,飽含著傳統(tǒng)的古風雅韻。
二、水資源(也叫水能資源)。驢頭山水資源十分豐富,且大多是飽含富礦的清純?nèi)H驢頭山一圈圈,就有七條河(含地下河)、洞、溝。
1.蒲溪溝(也稱七里溝);2.油坊溝;3.播雨溝;4.大溝;5.干溝(表面雖無水流,但地下暗河從泉魚洞流出,注入驢頭峽);6.鯰魚洞(此水從竹溪桃源鄉(xiāng)經(jīng)地下暗河流入鯰魚洞,注入驢頭峽。水量很大,冬暖夏涼,所以官渡河上下百里流域的鯰魚都在此洞越冬);7.武陵峽,此水從竹溪桃源鄉(xiāng)瓦滄河流入官渡簡家河,注入武陵峽,在中柱山匯入驢頭峽。常年水流量大,水質(zhì)清純。水資源的豐富,有利于航運,過去稱堵河為八百里黃金水道,主要是從便利航運考量?,F(xiàn)在公路交通發(fā)達,取代了水運,但水能發(fā)電的功能效益遠遠超出了航運作用的千萬倍。
三、森林資源。驢頭山北麓有原始森里一千余畝,林中參天古樹,密不見天,且盡是優(yōu)質(zhì)木材。其中珍稀樹種如珙桐、冷杉、紅心杉、烏桑、檵木、杜鵑、女兒紅、紅豆杉、黃楊木、糯米松等,不下二十余種。
僅驢頭峽巖壁上就遍布林木,郁郁蔥蔥,不但景觀優(yōu)美,而且柴薪豐富,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柴源。新街、官渡街常年都有打柴的壯漢,在峽里爬峭壁,攀懸崖,砍柴裝船,或是翹簰放下官渡街貨賣。因為柴質(zhì)堅實,火力強且耐燒,俏得很,單位和居民家庭搶著買。若論登山攀巖,駕船放簰的水上功夫,在官渡河數(shù)一數(shù)二的,當屬朱彩俊和張道清。
四、藥材資源。驢頭山藥材資源十分豐富,野生的藥材如黨參、沙參、牡丹、前胡、柴胡、牛膝等不下五百余種,其中珍貴草藥如七葉一枝花等等,不下三十余種。1958年梁家鄉(xiāng)天埡大隊、蒲溪鄉(xiāng)陽坡大隊,都曾在山上辦過藥材場,后來受文化大革命沖擊,被迫停辦。到1977年冬,天埡大隊又重新創(chuàng)辦藥材場,在驢頭山上種植牛膝、川烏、冬花、當歸等。因歷史的原因,又停辦了,后來再沒恢復(fù)。但山林里的野生藥材,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基地。
五、野生動物。驢頭山上的野生動物種類甚多,上面已有介紹,這里就不再贅述。
六、魚類資源。驢頭峽、武陵峽魚類特別多,尤以泉魚、鯰魚、甲魚、露魚、娃娃魚(大鯢)為最多。而且魚肉特別細嫩,不管做湯或煎炸,味道格外鮮美,那鯰魚湯滋味特濃,品嘗幾勺,半天口齒留香。因此,驢頭峽鯰魚被列為珍貴的地方特產(chǎn)。
上世紀六十年代,官渡街有位能人,叫羅治新,他以駕船兼打魚為生,家里還開有軋花車、彈花柜,收入可觀。有一年冬天,他同船工三人,把船拉到驢頭峽鯰魚洞。這洞有外洞和內(nèi)洞,外洞呈巖屋形,很高大寬闊,水深平緩。內(nèi)洞與外洞相接處,有一道巖坎,像是門坎。內(nèi)洞看起來不大,那水可不平靜,波濤洶涌。羅治新用手電一照,又驚又喜,只見那成群的大小鯰魚,隨波翻滾,游玩嬉戲。羅治新拿出那包綁有石頭的五斤藥的炸藥包,為了安全,雷管插上三尺長的導(dǎo)火線,他叫船工做好退船出洞的準備,他點燃導(dǎo)火線,把“嗤嗤”作響的炸藥包扔進內(nèi)洞水中。船出了外洞直接劃到中柱山河灘上,剛栓好船,只聽一聲劇烈的悶響,沙灘也感到震動。須臾間,清一色大小不一的鯰魚順水漂來。他們拿起長把網(wǎng)兜,手忙腳亂地打撈。因為魚太多,怎么也撈不贏,大部分都隨水流走了。他們?nèi)藫频桨恚~已裝滿船艙,人也累得筋疲力盡,就放船回家。見沿河兩岸都有很多人在撈魚,都是鯰魚,直到官渡街,也還有人在撈魚。就在第二天以后連續(xù)好幾天,驢頭峽砍柴人看見有大大小小的鯰魚從下河陸續(xù)游上來進入了鯰魚洞。估計是當時被炸藥震昏了的鯰魚,順水流到下游,僥幸沒被人撈著,后活了過來,重回鯰魚洞越冬。
雖然羅治新一炮炸魚一噸多(二千余斤),惠及沿河四十余里的眾鄉(xiāng)親,但是嚴重地破壞了生態(tài)平衡,從那以后,官渡河的鯰魚數(shù)量銳減。按因果律講,這也是因緣果報使然,羅治新殺生造業(yè),眾鯰魚罪滅九族。
七、民歌文化資源。驢頭山及其周邊村寨,民歌傳承(演唱)十分活躍,一部《武陵黑暗傳》,從盤古開天地,女媧補天,三皇五帝,一直唱到清末,辛亥革命。那可是漢民族八千年史詩?。∴l(xiāng)村中的風俗,女兒出嫁要唱哭嫁歌;結(jié)婚要唱鬧房歌;辦喪事要唱待尸歌(也叫喪鼓歌);春節(jié)要唱花鼓歌;栽秧要唱栽秧歌;采茶要唱采茶歌;兒童愛唱童謠歌;薅草要唱鑼鼓歌;打魚唱漁歌;砍柴唱樵歌,挑擔要唱挑夫歌??傊?,凡屬民間生產(chǎn)勞動,婚喪嫁娶聚會活動都有對應(yīng)的民歌。驢頭峽民歌手賀樹清代表十堰民間藝術(shù)界在央視二頻道舉辦的《魅力中國城》現(xiàn)場,一曲古老民歌《太陽出來照白巖》震撼全場,好評如潮。官渡民歌一炮打響,為十堰爭得了榮譽。
八、民間故事。民間故事屬民俗文化,在山鄉(xiāng)村寨頗為流行,它不受時間、地點、環(huán)境的局限,在家庭里,父母妻兒、爺孫婆媳之間,都能隨時隨地講述。冬天火爐旁,夏天大樹下,田邊、地頭都是講故事的好場所。
1997年6月,官渡文化站把多年搜集的民間故事出版了《官渡民間故事》第一集,時逢香港回歸,特首董建華還收到四本《官渡民間故事》哩!這就更方便閱讀,廣泛傳播。后來又陸續(xù)出版了《官渡民間故事》第二集和《官渡民間故事選編》以及《武陵文集》1---5卷;即將出版的《竹山地名故事》也收錄了多篇官渡地名傳說,這將更大程度地傳承、弘揚了官渡民間文化藝術(shù)。
桃花源入口
這正是:巍巍驢頭山,遍山都是寶。
(桃源居士2020年8月寫于十堰市菊花書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