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若宰,是明朝懷寧(今安徽懷寧縣)人,祖籍山東水泊梁山。劉若宰出身于書香門第,文思敏捷,出口成章;擅長書畫,楷、行、草書均精絕。崇禎元年(公元628年),劉若宰中文科狀元,后授翰林院修撰,掌修國史,歷官左諭德。他常向朝廷舉薦智勇忠貞的人才,明末名將史可法由安池道監(jiān)軍升為安徽巡撫,就是因為他的舉薦。
劉若宰生性詼諧,機智幽默,年輕時和文人墨客交往,總喜歡戲謔打趣,然而屢屢趕考落第,生活很不如意。有一次在進京趕考的路上,劉若宰與學(xué)友一道投宿一小店。老板娘見來的都是進京趕考的學(xué)子,就開玩笑說:“你們哪個能對出我的對子,住宿吃飯不要錢”,然后又補充道,“要是對不出來,住宿吃飯錢可要加倍喲”。幾個初次出門的考生,不知天高地厚,不把鄉(xiāng)野的老板娘放在眼里,立刻冒冒失失地答應(yīng)。老板娘說:“我就以你們吃的大米為題,“黃稻白米粉如霜”,你們對吧。”可憐這幾個自命不凡的學(xué)子折騰了一宿也沒對出來,第二天一大早,他們匆匆付了雙倍的食宿錢后灰溜溜地走了。哥幾個心里想,如果這次考試像這樣,那就慘了。果然,這次考試劉若宰名落孫山。不過那位小店老板娘出的對聯(lián)卻對劉若宰最終中狀元起了作用。
明朝天啟五年(公元1625年),劉若宰又參加了那一年科舉考試,這是他第劉若宰生性詼諧,機智幽默,年輕時和文人墨客交往,總喜歡戲謔打趣,然而屢屢趕考落第,生活很不如意。有一次在進京趕考的路上,劉若宰與學(xué)友一道投宿一小店。老板娘見來的都是進京趕考的學(xué)子,就開玩笑說:“你們哪個能對出我的對子,住宿吃飯不要錢”,然后又補充道,“要是對不出來,住宿吃飯錢可要加倍喲”。幾個初次出門的考生,不知天高地厚,不把鄉(xiāng)野的老板娘放在眼里,立刻冒冒失失地答應(yīng)。老板娘說:“我就以你們吃的大米為題,“黃稻白米粉如霜”,你們對吧。”可憐這幾個自命不凡的學(xué)子折騰了一宿也沒對出來,第二天一大早,他們匆匆付了雙倍的食宿錢后灰溜溜地走了。哥幾個心里想,如果這次考試像這樣,那就慘了。果然,這次考試劉若宰名落孫山。不過那位小店老板娘出的對聯(lián)卻對劉若宰最終中狀元起了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