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茂卿
客觀地說,本人真心關注今日竹山的時間并不是太久,初始關注的動機也不是很單純,有感的時間得回溯到2015年春天……
那天,女兒所就讀的學校有了一個較好的就業(yè)機會——浙江省教育廳要在她們系招聘100名應屆畢業(yè)生補充到教育一線去。毋庸諱言,無論對于學校還是畢業(yè)生,這都是一個利好消息——浙江畢竟是經(jīng)濟大省。
對于這個機會,作為師范專業(yè)的年輕人,心有所動是必然的。于是,女兒通過電話征詢家里的意見。
我們兩老兒明白,膝下雖有兩個孩子,可兒子性子比較野,“飛走”只是遲早的事兒;女兒生來恬靜,對我們更貼心,我們自然希望她能夠做到“父母在,不遠游”的好。
接到女兒的電話,我立即和老婆進行了認真地磋商,然后我將家里的希望婉轉(zhuǎn)地告訴了她。
作為父母的小棉襖,女兒對我們很貼心,可是在對于我們的決定表示服從的同時,也不排除多少有些情緒的給我們下達了一項任務:“那你們就得為我留意竹山的用工信息?!?/p>
葫蘆是自己從墻上取下來掛在脖子上的,自然也就沒有了推脫的余地。不過,當時的我還是表示了自己的為難,希望將皮球踢回去:“我們整天都呆在鄉(xiāng)下的學校里,怕是……”
“學校有網(wǎng)?。“凑粘R?guī),到了一定的節(jié)點兒,今日竹山網(wǎng)上是會發(fā)布一些招聘信息的,你們注意遴選一下,覺得合適的,就通知我去報考?!憋@然,女兒這是要當甩手掌柜——把職業(yè)選擇的問題索性拋給我們這兩個死捏風箏線兒的老東西。
雖說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是對讀書人的最基本要求,可說來慚愧,對于家鄉(xiāng)事,由于置身其中,多少年來,我還真沒那么太過上心。因此,對于今日竹山,我歷來只是偶爾于無意遭遇后才會逡巡一兩眼,從未認真搭理過。不過這回,我別無選擇了。
出于“功利”的目的,我于當天收藏了今日竹山的鏈接,隨后又關注了相應的公眾號。自此之后,每天睜眼后的第一件事,便是點開今日竹山,瞅瞅有沒有招聘公告。
眾所周知,今日竹山上的招聘公告并不是隨時都有的,尤其是針對大學畢業(yè)生的——竹山終歸只是一個山區(qū)小縣,就業(yè)機會并不是很多。
不意,就這樣看著看著,自不自覺的,待到女兒工作敲定的時候,我竟然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已經(jīng)和今日竹山結下不解之緣了——因為,在我的內(nèi)心深處已經(jīng)對它有了自己的認知與評判……
內(nèi)容真實鮮活是今日竹山最為顯著的特點。無論是以紙質(zhì)還是電子版呈現(xiàn),今日竹山所刊載的從來沒有潦草泡沫的作品——內(nèi)容都是充滿地域特色的人、景、事、情,讀來讓人親切。因為主人公離我們很近,所以作者編者都“不敢”忽悠人,于是,樁樁件件的,讀來都是那么新鮮真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