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讀《感激對手》有感
王文潤
最近,我讀到一篇文章的題目叫《感激對手》,頗覺標題新穎,為什么要感激對手?再把內容細細品來,果然有一番道理。
《 感激對手》講的是一位動物學家在考察非洲澳冾河兩岸的動物時,注意到河東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樣,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強,而且奔跑速度更快。他感到十分奇怪,既然環(huán)境和食物都十分相同,差別何以如此之大?為解開其中之謎,動物學家和當地動物保護者協(xié)會聯(lián)合進行了一項實驗:兩岸分別捉十只羚羊送到對岸自由生活。結果,送到東岸的羚羊發(fā)展到了十四只,而送到西岸的羚羊僅剩下了三只,另外七只被狼吃掉了。謎底終于被揭開了,原來,東岸的羚羊之所以身強體健,是因為它們的附近住著一群狼,這就使羚羊天天處在一個“競爭氛圍”之中,為了共存下去,它們不能高枕無憂,反而變得越來越具有“戰(zhàn)斗力”。而西岸的羚羊長得弱不禁風,恰恰是因為缺少了天敵,沒有了生存的壓力。這個實驗啟迪我們:生活中,如果出現(xiàn)一個對手,一些壓力甚至一些磨難,的確不是一件壞事。
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無數事實也足以證明:一個人或一個單位,如果沒有了競爭對手,他就會心安理得地、安然自在地生活,好像是無憂無慮。結果,完全沒有了憂患意識,失去了競爭對手所造成的壓力,喪失了發(fā)奮圖強、力爭上游的原動力和意志力?!吧趹n患,死于安樂”所揭示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?由此我就聯(lián)想到我國的國球——乒乓球,那一代代的國手們,不就是在與強勁對手的拼搏中共同促進了乒乓球運動的發(fā)展么?電影《東方巨響》也證明了這個觀點!六十年代初,蘇聯(lián)“老大哥”撕毀合作合同,撤走技術專家,迫使我國的一些在建的大型項目擱淺,特別是一些尖端項目,根本無法繼續(xù)。然而,我國的科學家們,頂住壓力,不等不靠,在技術力量嚴重匱乏,資金十分緊缺,設備極其簡陋的條件下開始“兩彈一星”的研制試驗??茖W家們克服重重艱難險阻,僅用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就創(chuàng)造了轟動世界的人間奇跡——制造出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。打破了蘇、美核武器的壟斷,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壯了聲威。毛澤東主席在祝賀我國原子彈發(fā)射成功,接見全體研制人員時興奮地說:“同志們,我們要給赫魯曉夫發(fā)一個一噸重的勛章!”這頗具諷刺意味的話語中確實不乏對對手的感激之情。
生活就是這樣,競爭是殘酷的,對手沒有同情之心,敵人沒有憐憫之情,弱者的眼淚永遠也撼不動強者的征服決心,更換不來強者的同情。但我始終堅信“天助自助者”是亙古不變的真理!只要我們鼓足勇氣,樹立信心,敢于與對手競爭,就可能在與對手的競爭中獲得成功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