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大權(quán)
坐上回老家的客車,總有一種親切感,在晃晃悠悠中,腦海里就像放電影一樣不斷涌現(xiàn)出那一幕幕童年往事。村子周圍起伏跌宕的群山,農(nóng)家小院前遮陽蔽日的參天古樹,老屋四周斑駁的墻壁、屋檐下沉重滄桑的石磨,兒時捉魚戲水的小河、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沃土上憨厚淳仆的鄉(xiāng)親,還有起蒙讀書時的四合院學校,就像一張張發(fā)黃的照片至今仍保留在封存的永遠記憶里。透過車窗看到一群群天真活潑、聰明伶俐的兒童時,馬上情不自禁地勾想起我的過去與童年,眼前也仿佛浮現(xiàn)出兒時一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斷。
在永遠記憶里,奶奶是我最為崇拜和思念的人。中國婦女勤勞、智慧的偉大形象在她的一生中閃爍出一連串的亮點,爺爺去世旱,是奶奶將父親他們兄妹三個拉扯大,生活過得有聲有色。我剛剛記事的時候,奶奶已是60多歲的人了,可她還一直當著一家之主,整日邁著一雙三寸金蓮小腳永遠不知疲倦的為一家人的生計奔波著、操勞著,讓一家人不愁吃、不愁穿,贏得周圍人家的敬佩和羨慕。曾記得生活在大集體的年代里,農(nóng)村人的日常生活十分清貧,遇到鄰里間有個紅白喜事,奶奶總喜歡去捧場,因此她很得人緣,這個時候她總是將我?guī)е坏廊ソ怵?。上小學期間,我喜歡逃學,有一年冬天,我一連四、五天沒到學校去,不敢去上學,父母怕給老師講好話丟面子,也是聽之任之。奶奶知道后,將父母數(shù)落了一頓,就顛著一雙小腳將我親自送到學校,并向老師求情不要責備我。看到奶奶花白的頭發(fā)在寒風中沾滿了霧水,不顧老臉面地一再向老師求情的表情,我幼小的心靈震撼了,為自己的逃學行為和不求上進感到羞愧。自此,我改掉了逃學的壞毛病,學習非常用心,有了小病痛還不愿意請假,使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中名列前茅。上初中后寄學,每個星期帶口糧,奶奶總把裝糧的升子盛得滿滿的,時不時還把她想方設(shè)法弄到的糧票和私房錢塞給我一些,生怕我在學校凍著、餓著,影響身體生長發(fā)育。直到參加工作后,奶奶還一直把我的婚姻大事牽掛心中,每年回家過春節(jié),她總是不厭其煩的托媒婆和親朋好友張羅著給我找對象,遇到我有反感時,她老是拿我兒時的一句笑話反駁我,你接媳婦時奶奶還要吹喇叭呢?在引得眾人哄堂大笑中,我也不再跟她計較,任由她忙活去。從這些點點滴滴小事中,讓我品味出了:“爺奶喜歡當頭孫,爹娘疼的是斷腸兒”這句話的真諦。
11歲那年,奶奶帶我去一座坡勢很陡的山上砍豆架桿,我爬到一半的時候就想打退堂鼓,就對奶奶說:“奶,我腿都走痛了,就在這附近隨便砍一些吧”。奶奶堅決地說:“不行,半山腰上的好架桿早就被別人砍光了,哪兒還有好豆架桿呀!只有山頂上才會多,因為上面去的人少。”并一再鼓勵我:“一個人不管做什么事要有恒心,不能半途而廢。山頂上不光有好豆架桿,還有好風景哩!”接著她給我講了鐵棒磨成針的故事,在奶奶的鼓勵下,我撅著屁股一個勁朝上爬,當我氣喘吁吁爬上山頂時,放眼遠眺,視野非常開闊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家鄉(xiāng)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非常美麗:綠蔭環(huán)抱的村莊錯落有致,農(nóng)家小院里裊裊升起的炊煙此伏彼現(xiàn),清澈寧靜的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,田野里農(nóng)人們正在銀鋤揮舞,好一派繁忙景象。再看那金燦燦的油菜花點綴在綠油油的水稻、苞谷禾苗中一望無垠,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。沒想到奶奶一句鼓勵的話語竟讓我忘記了疲勞,得到了如此美妙的收獲。放松過后,很短時間內(nèi)我就砍了一大捆上好的豆架桿。
奶奶雖然大字不識一個,但她的言傳聲教卻影響了我的童年,乃至改變了我的一生。70年代中期,農(nóng)村要飯的人特別多,有時一天能遇上好幾個,奶奶遇到乞討的人總是給他們一碗糧食。一天,上初一的我剛回家,肚子餓得咕咕叫,門口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中年叫化子要飯,我很不耐煩用手推著他說:“你去別的人家要吧,我家自己都沒得吃的了,哪來的東西給你呢?”沒想到我的做法正好被心地善良的奶奶看到了,她趕忙跑過來用責備的口吻對我說:“權(quán)子,你不能這樣,小孩子要有良好的德行,人家是有了難處才出門要飯的。”說完,奶奶就進房從為數(shù)不多的糧柜里舀出一大碗苞谷倒給那男子。事后,奶奶經(jīng)常教誨我說:“人要與人為善,多幫助和接濟有困難的人”。每當放星期天,晚上在場子里納涼,奶奶就給我講呂蒙正的故事、講包拯斷案的故事,使我受益非淺,在一個又一個小故事中,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。
現(xiàn)在,我那樂于助人的奶奶早已駕鶴西去17年了,但她留給我童年的教誨就像一筆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財富。也許,奶奶認為這些言行就是做人的原則和標準,并不覺得有多么高尚,但它卻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產(chǎn)生了深遠的影響,讓我終身受益。記得在工作上三心二意之時,辦一件事情有了挫折之時,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感到力不從心想打退堂鼓時,耳邊總會縈繞著奶奶富有哲理的話語,腦海里不斷浮現(xiàn)兒時奶奶講的鐵棒磨成針的故事,每當這些記憶涌上心頭,我仿佛就有了與困難和挫折作斗爭的信心,有了敢攀高峰的勇氣和獨辟蹊徑的精神。二十多年來,我一直華傾心于新聞寫作,堅持不懈并有所收獲,正是憑著當年奶奶教我的這些優(yōu)秀品質(zhì),使我在生活中學會了挑戰(zhàn)和關(guān)愛他人,學會了在逆境中生存,也使我在對手如林、競爭激烈的現(xiàn)實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,也看到了許多人生的風景。 (作者單位:潘口鄉(xiāng)政府)




-
1
竹山縣2025年集中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公告 -
2
2025年竹山縣事業(yè)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第一次遞補資格復(fù)審公告 -
3
2025年竹山縣事業(yè)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第二次遞補資格復(fù)審公告 -
4
縣領(lǐng)導到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調(diào)研 -
5
我縣文旅再發(fā)力:錨定5A目標 深耕“桃花源”品牌 -
6
我縣開展霍河水庫防汛搶險應(yīng)急演練 -
7
昔日荒蕪河灘 今日消暑樂園 -
8
縣領(lǐng)導開展“送清涼”慰問活動 用心用情關(guān)愛一線勞動者 -
9
我縣領(lǐng)導干部“充電”網(wǎng)絡(luò)輿情應(yīng)對 賦能基層治理 -
10
我縣收聽收看三季度全市重大項目建設(shè)推進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