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梁時存
(一)
竹山竹未出土時便有節(jié), 堵河水便利萬物而不爭。這是一種氣度、一種風骨、一種犧牲和奉獻。
清晨,噴薄而出的朝陽將片片金光撒在靜靜流淌的堵河水面上,我以一個朝圣者的心態(tài)朝她走去。被她的平靜、明澈、柔韌所折服,甚至不忍心在水邊洗手或濯足,只在岸邊默望著這一弘碧水。
堵河的水是靜謐的。她從秦巴深山走來,步伐輕盈。難怪唐代詩人劉禹錫感嘆“悵恨人心不如水,等閑平地起波瀾”。從海拔高處直至歸入大海,沒有絲毫的張揚,沒有丁點懈怠。
堵河水是明澈的。晶瑩剔透,清澈見底。一如光明磊落的人生,滌蕩著清醇的社會風氣:以清澈的本性,激濁揚清,弘揚正氣;待人接物,一視同仁;交朋結友,君子之交。
堵河的水是柔韌的。經歷九曲十八彎,她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從深山中躍山崖、繞山丘、撞巨石,一路歡歌向大海母親奔去。誠如堅定的人生,無論是自然的災害,還是事業(yè)上的挫折,淡泊從容,沉著應對。遇困境而不沮喪,遭險境而不驚慌,遭逆境而不失望。
水的靜、明、韌,是人生境界的最佳比照。
(二)
來到潘口河畔機聲轟隆的潘口電站施工現場,來到小漩電站壩址所在地堵河水旁,我沉思水給山區(qū)人民帶來的福音,遐想電站建成后這里的景象。
沒有哪一種資源能替代這流金淌銀的水,她孕育并實現著山區(qū)人民幾十年的夢想。
堵河水,把她千萬年來白白消逝的能量,激情釋放,推動竹山經濟發(fā)展的車輪滾滾向前!
此時我想到了壩區(qū)的人民,從機關到農村,從干部到普通民眾,都發(fā)出同一個聲音:“全力服務水電重點項目建設!”盡管面臨太多的困難,盡管他們要扶老攜幼遠離家園……
(三)
孕育了故鄉(xiāng)生命的堵河水,經過八百里的奔騰之后匯入丹江水庫,然后又三千里迢迢北上,緩解北京、天津、華北、中原的水困境。沒想到最初的一眼清泉,卻要完成如此大的使命,渺小和偉大輪回轉換。
南水北調工程在北京段為保證水質的安全,采用全封閉管涵輸水。封閉的管涵不僅穿越路線長,而且施工非常困難,有13公里管涵不能使用任何機械,在深達20米的地鐵站下面,在盤旋疊立的立交橋和高樓大廈下面,靠幾十個工人和武警戰(zhàn)士每天三班倒,小心翼翼地,一鎬一鏟地進行,一班八小時的進度卻只有半米。
然而北京人并沒有忘記源頭人民作出的貢獻。在水流到達終點團城湖之前,設計了一段八百米明渠,讓北京市民看看,千里迢迢調到北京的水是什么樣子,飲水思源,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。
我們應該對生養(yǎng)我們的堵河水,對無數次在固態(tài)、液態(tài)和氣態(tài)之間循環(huán)的生命之源頂禮膜拜,向它們這種便利萬物而不爭的精神致敬,從中汲取物質和精神養(yǎng)分,滋養(yǎng)我們的靈魂。(作者單位:潘口鄉(xiāng)政府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