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讀長篇武俠小說《庸王劍》
□ 袁勝敏
在多媒體空前發(fā)達的今天,紙質(zhì)媒介的江河日下常讓我這樣虔誠的文學讀者遭遇尷尬。竹山本土作家袁斌的長篇武俠小說《庸王劍》的出版發(fā)行,使我對紙質(zhì)閱讀的信心得以重拾。這種信心來自這部武俠小說自身的可讀性,對上庸風情藝術性地推介,以及通過對主人公俠骨丹心的描述而樹立的正確的人生價值觀。
這是一部可讀性很強的小說。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田上飛的青年才俊。他生在武陵峽,長在桃花源,在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中度過了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。一場驚變中,遭致爺爺病危,道出田上飛的驚人身世。從此,他出走武陵峽,直奔幽州,途中遭劫匪、遇神丐、上武當、得寶棍、邂紅娘,終得父子團圓。緣于父親薄面,田上飛得拜錦衣衛(wèi)為師。后回武當,學得曠世奇功。下得武當,偶遇張獻忠、李自成農(nóng)民起義部隊,再遇小鳳。二人日久生情,私定終身。從此,田上飛與張獻忠、李自成的關系是忽明忽暗,糾纏不清。期間,田上飛鬼使神差地投身了錦衣衛(wèi),繼承了父親的衣缽。江湖中人苦尋庸王劍,卻不知此劍早在田上飛父親手中。田上飛巧得此劍,藏匿于武陵峽。后清兵入關,明朝覆滅。田上飛遭清兵追殺,遂與妹妹云兒隱身武陵峽。這是故事梗概。主人公田上飛是作者的著力點。田上飛俠肝義膽風流倜儻,歷經(jīng)磨難,終修正果。全文層層剝繭,一波三折,看似柳暗花明,常又異峰突起,使得整個故事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。
任何一部小說都不可能信手拈來,它都有各自的寫作題材、背景?!队雇鮿Α芬膊焕?。這部小說以庸國歷史為題材,以明末農(nóng)民起義為背景,以庸王劍為線索。這樣定位,顯示出了作者架構故事的卓越才能。這里面的關鍵詞是“庸”字。眾所周知,今天的竹山縣就是曾經(jīng)風云天下的古庸國核心所在地。其興于公元前1046年,亡于公元前611年,輝煌了足足四百多年。后來,漢末至南朝梁置上庸郡,即為今天的竹山縣。而庸國遺存今猶在?蓋因為年代久遠,無從查證。本書以“庸王劍”為題,以其為線索,顯示了作為庸國后人的作者對這段塵封、神秘歷史的灼熱情感,也表現(xiàn)了作者對探尋庸國秘密的強烈責任感、使命感。而文中關于武陵峽、桃花源、武當山、神農(nóng)架、女媧山等地自然風光、民俗風情的描述,全部取源于客觀事實。他們都是古庸國的轄地。這些可親可敬的自然因素,無疑增強了小說的現(xiàn)場感,也增添了小說的藝術性和可讀性。作者或許無心刻意宣傳家鄉(xiāng),他只是為了讓故事好看,但無意間卻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。
一部沒有思想的小說,就像患了貧血癥的美女,蒼白無力不經(jīng)看。同嚴肅文學一樣,一個有良知的作者筆下的武俠小說,也是有思想的,比方說《庸王劍》。田上飛作為一個明朝大內(nèi)高手之后,本可以順理成章地繼承父親的錦衣衛(wèi)行當,但他對腐朽的明王朝失望乃至痛恨,對農(nóng)民起義充滿同情,同時又不想和脫離群眾、忘本的起義領袖同流合污。從一個懵懂少年,到至情至性的奇?zhèn)b,他完成了武林中人的華麗轉身。高處不勝寒,武林高手當寂寞,沒有一個統(tǒng)治階級是值得信賴的,田上飛看破紅塵,在多種情愫的裹挾下,做出了歸隱山林的正確抉擇。從這些方面看,作為武俠小說,《庸王劍》在書寫江湖中人的尷尬境遇的同時,也表現(xiàn)了一個社會中人對人生價值取向的關注。
從一般讀者的角度看,這是一部武俠小說;從竹山人的角度看,這還是一部關于庸國的歷史讀本。有感于作者的良苦用心,本人愿為此書擬句廣告詞:不看《庸王劍》,枉為竹山人!
![相關新聞](http://static.rmzx.zhushan.cn/pc/static/image/newsimg.png)
![今日竹山便民服務](http://static.zhushan.rzv7.com/file/upload/240304195839_1629.jpg)
![今日竹山云超市](http://static.zhushan.rzv7.com/file/upload/240304195838_8885.jpg)
![](http://static.rmzx.zhushan.cn/pc/static/image/newsimg.p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