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春時節(jié),走進擂鼓鎮(zhèn)煙墩梓村5組村民明昌權的家,頓時能感受到一種農家的溫馨:母親沈桂蘭在家頤養(yǎng)天年,明昌權、朱秀蘭夫婦操持著農活兒和家務,兒子明森安、兒媳李銀花即將外出打工,4歲的孫女明雅欣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童年,四代同堂的一家人和和氣氣,溫馨動人。這一切,離不開明昌權身體力行,讓孝老愛親的家風代代相傳的辛苦努力。
明昌權如今已年過花甲,多年來,兩鬢斑白的他日夜悉心守護在父親床前,為身患重病臥床不起的父親喂藥喂飯、端屎倒尿,直至父親安然離去,敬老故事在當?shù)貍鳛榧言挕?br />
幾年前,明昌權的父親明邦會患上了中風,多次被送到醫(yī)院治療才保住生命,但留下了永久的癱瘓。父親的突然患病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寧靜。面對重病父親和年邁母親,明昌權沒有退縮,毅然扛起了養(yǎng)老的責任。為了更好地照顧父親,他和妻子毅然決定為父親辦理出院,將其接回自己家里照料。
照顧臥床不起的父親,就像是要照顧一個孩子一樣,吃喝拉撒睡,樣樣都要操心,不能離開半步。為了讓年邁母親少操些心,讓癱瘓的父親躺在床上能更舒服一些,明昌權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老人身上。為父親擦洗身體、定時為老人翻身、按摩,是明昌權每天的必修課。在他的帶動下,妻子朱秀蘭也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照顧老人的重任,每天給老人換洗衣服,認真研究臥床老人的膳食營養(yǎng)搭配。
隨著病情的加重,老人的吞咽功能不僅越來越弱,反應能力也越來越差。每次為給老人喂水喂飯,他和妻子都要像哄孩子一樣,花上大半個小時,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喚醒父親,一直等到老人有了反應,才小心翼翼地喂進去,這樣的動作,每天都要重復很多次,持續(xù)了幾年。明昌權有兩個兄弟,為了生計,常年在外打工,照顧父親的重任,明昌權自然擔待的就多一些,兄弟們不時會寄些錢或買些營養(yǎng)品看望父親,家里忙的時候,幾個兄弟也回來輪流照顧父親,孩子們也都時不時地來搭把手。妻子照顧老人習慣了,心里總是不放心,每次坐在老人身邊,親眼看著老人一口一口地吃喝,她的心里才能踏實。2013年,在明昌權夫婦的悉心照料下,明邦會安然離世。
孝老愛親的明昌權沒有太多話語,卻用行為深深影響著整個家庭,夫妻倆的孝心讓下一輩看在眼里、學在心里。兒子明森安、兒媳李銀花對他們也極其孝順。為了生計,夫妻二人常年外出打工,但不管多忙,每年春節(jié)都按時回家,為家中置辦年貨,為長輩置辦新衣。平日里,只要長輩身體稍有異樣,明森安與妻子不管離家多遠,都及時趕回,細心照料。
立德積大愛,情暖鑄和諧,明家人孝老愛親的家風代代相傳,讓左鄰右舍爭相學習,也收獲了社會的祝福和尊敬。(張 成 全寶琴 王 濤)
孝老愛親、相親相愛的一家人。
明昌權與妻子朱秀蘭為母親沈桂蘭修剪指甲。
兒媳朱秀蘭及孫媳李銀花為朱秀蘭試穿新衣。
明森安、李銀花夫妻倆為奶奶朱秀蘭按摩身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