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竹山
聽竹山故事
我們?yōu)槟窒硪粋€故事
留一段記憶
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
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:
輕土坪里憶鄉(xiāng)愁
作者:邱亮
《竹山志》記載,三千多年前,古庸國建都選址時,輕土坪位居首選。然而,亂世之中,為避風險,鄉(xiāng)民將干牛屎碾粉,混入黃土,使得輕土坪之土輕盈,地名由此而來。歲月流轉,“輕土四百獨守半山居”,霍河之畔的輕土坪村,初夏時節(jié),藍天、青山、碧水,稻田與池塘錯落有致,宛如珍珠點綴,構成一幅天然畫卷。
輕土坪,這個名字,在歷史的長河中,顯得格外靜謐而深遠。它如同一幅水墨畫,靜靜鋪展在歷史的畫卷上,千年銀杏樹,便是這幅畫中最鮮明的點綴。
那棵銀杏樹,是這片土地的見證者。它高大挺拔,樹干粗壯堅實,枝葉繁茂,綠意盎然。陽光透過葉片的縫隙灑落,斑駁的光影,仿佛歲月在其身上留下的印記。秋風起,銀杏葉金黃,猶如金蝴蝶翩翩起舞,為土地增添絢爛色彩。這金黃,不僅是季節(jié)的變換,更是歲月的沉淀,歷史的厚重。
這棵古老的銀杏樹,見證了竹山縣的歷史變遷,承載了人民的深厚情感。它如同一位慈祥的長者,用生命力和堅韌精神,守護著這片土地,訴說著家鄉(xiāng)的故事。
每年秋天,游客慕名而來,只為目睹這棵古老銀杏樹的風采。他們在樹下漫步、拍照,留下美好瞬間,也讓這棵銀杏樹成為竹山縣的一張名片。
站在銀杏樹下,仿佛能感受到歲月的流轉和歷史的沉淀。樹干上的每一道紋路,都記錄著歲月的滄桑;金黃的銀杏葉,仿佛在訴說著家鄉(xiāng)的回憶。
這棵古老的樹木,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生命力的象征。它告訴我們,無論世事如何變遷,家鄉(xiāng)的情感始終如一,鄉(xiāng)愁依舊。
輕土坪,這個充滿詩意的地方,因銀杏樹而更顯生動。它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寧靜的港灣,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歸屬。
在這片土地上,鄉(xiāng)愁如一首永不落幕的詩歌,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心中。銀杏樹,這首詩歌中最美的詩行,用生命力和堅韌精神,向我們展示家鄉(xiāng)的美麗和永恒。
近年來,為了鄉(xiāng)親們的生活更舒適方便,輕土坪村不僅安裝了百余盞路燈,新修了游步道、通村公路,還新建了文化墻和鄉(xiāng)村綠化。結合當?shù)孛袼祝蛟?ldquo;徽派建筑”“小四合院”“鄉(xiāng)村別墅”等民居,既留住老一輩村民心中的輕土坪村,也在新一輩村民心中種下鄉(xiāng)愁的種子。從玉華香菇專業(yè)合作社到生態(tài)觀光特色農(nóng)業(yè)產(chǎn)業(yè),再到集休閑、娛樂為一體的“網(wǎng)紅”打卡地,如今的輕土坪村,村莊變景區(qū),風景變“錢景”,鼓了鄉(xiāng)親們的腰包,召回了離家遠行的游子。
這“春天可插秧,夏季聞花香,秋季看稻浪,冬季賞紅葉”的四季圖畫,這“山上有茶葉,山下有稻田,門口有庫塘,戶戶有增產(chǎn)”的田園生活,讓人心馳神往。
古井“蟹眼泉”愈發(fā)欣慰,如往常一樣慷慨地哺育輕土坪村人,千年銀杏樹亦生生不息,以堅韌不拔之姿,守望著這片土地。
感謝您的收聽。如果您喜歡,請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下方點擊在看、留言,并轉發(fā)分享給更多的朋友。
您可以下載“云上竹山APP”在視聽欄目中收聽,還可以在竹山綜合廣播調(diào)頻(FM)96.8兆赫節(jié)目中收聽,我們下期節(jié)目,再見!
作者:
邱亮,現(xiàn)就職于竹山縣精神衛(wèi)生中心。
朗讀者:
余皓若,竹山縣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。
《聽竹山》欄目,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,投稿至今日竹山網(wǎng)在線投稿,并請在標題前注明“聽竹山”。本節(jié)目文章屬作者原創(chuàng)作品,如有侵權,作者自行負責。
![相關新聞](http://static.rmzx.zhushan.cn/pc/static/image/newsimg.png)
![今日竹山便民服務](http://static.zhushan.rzv7.com/file/upload/240304195839_1629.jpg)
![今日竹山云超市](http://static.zhushan.rzv7.com/file/upload/240304195838_8885.jpg)
![](http://static.rmzx.zhushan.cn/pc/static/image/newsimg.p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