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散】 |
十年前的夏天,我彷徨在生存危機的陰影里。
當時,我與合作伙伴卡洛斯,每周一次去CUENCA的鄉(xiāng)村診治病人。
那天早晨,我們又動身前往八十公里外的鄉(xiāng)村??逅箤④囬_出城外后,隨手往收錄機里塞進一盤磁帶,不一會車內(nèi)輕漾起一種溫婉空靈的歌聲。
剎那間,我被震撼了。這是一種洋溢著母愛般呵護的歌聲,她穿透了我的心靈,使我感動莫名。
隨著歌聲的輕唱低吟,我感到自己那顆冷寂的心緩緩地舒展了開來。
法國音樂家圣桑說得好:“音樂始于詞盡之處,音樂能說出非語言能表達的東西?!?
這歌聲是一種天籟,是人與上帝的交流。
黃昏時分,在返回途中卡洛斯又播放起這盤歌帶。
在裊裊歌聲的渲染下,平常的景色突然變得瑰麗動人:落日燒紅了晚霞,晚風搖曳著路旁的樹枝,夕陽斜抹著起伏的山巒,層林盡染,牛乳般的暮藹流動如煙。隨著車輪的轉(zhuǎn)動和歌聲的蕩漾,暮色漸漸淹沒了村野,遠處人家亮起了燈火點點。
歌聲飄飛在蒼茫的原野里,綿延在沉重的車轍中,漸漸地,我忘卻了生活的憂愁,融入夕陽和歌聲渾然一體的感動里……
時光飛逝而過,我從CUENCA市遷回馬德里。
隨著生活的日趨安定,那純美的歌聲卻愈來愈清晰地蕩漾在我心靈深處。
我思念這歌聲,為當年沒能弄清這歌的來歷而深感懊悔。
這是一種只要出現(xiàn)一次,就會永遠記住的歌聲。
在我的印象中,這是有著歐洲古典詠嘆調(diào)風格的歌曲。
于是,我一頭扎進了古典音樂之中,尋覓那失蹤的歌聲。
在那些日子里,每逢星期天,我都泡在馬德里最大的音響碟片公司“FNAC”里。
在浩瀚的古典音樂碟片中,我找到了許多心儀已久的音碟,比如貝多芬的《D大調(diào)小提琴協(xié)奏曲》、莫扎特的《安魂曲》、亨德爾的《彌賽亞》、舒曼的《夢幻曲》、德彪西的《月光》、圣桑的《天鵝》、德沃夏克的《媽媽教我唱的歌》等等。
然而,惟獨不聞那曾經(jīng)穿透過我心靈的歌聲。
在蒙特威爾弟、羅西尼和威爾弟三位意大利古典歌劇作曲家作品的碟片里,也毫無收獲。
我不禁有些氣餒。
一年過去了,那歌聲只能若隱若現(xiàn)地盤旋在我心谷里。
難道“此曲只應天上有,人間哪得幾回聞”?
一個暮春周末的下午,我乘六號地鐵去“LAGO”站。
西班牙語“LAGO”是“湖”的意思。這里是馬德里市內(nèi)著名的風景區(qū)之一。
地鐵延伸到這車站時從地下鉆出到了地面上。列車駛進站臺,窗外那簇擁而來郁郁蔥蔥的景色,令人頓感心曠神怡。走出車廂時,天空忽然飄起了毛毛細雨。
在車站大廳里,我聽到從揚聲器里飄來一種輕漾如波的歌聲。
霎時間,我愣住了!多么熟悉的旋律,多么熟悉的音色!
這不就是我苦苦尋覓的歌聲嗎?
此時煙雨中的“LAGO”站,似乎帶著幾分傷懷的情調(diào),那飄灑的雨絲,在溫情的旋律中顯得朦朧迷惘,鐵軌路基旁的草叢里,那幾朵鮮紅色的小花,更是含淚帶啼般地楚楚動人。
這是一種十分純正,不帶任何雜質(zhì)的歌聲。
這歌聲使我迷失,我眼里止不住地發(fā)熱。
歌聲里的車站變得很空曠,歌聲里的世界變得很虛幻。
我呆立在大廳的窗前,癡癡地聆聽著……
生命是有聲音的。
在這個世界上,有許多使我們感動的聲音。為了這些聲音,我們還活著。
記得在國內(nèi)山區(qū)醫(yī)院工作的時候,有許多個夜晚,我都會聽到失去親人的號啕聲。那種痛徹肺腑的哀悼之聲是如此悠長欲絕,使我感到這不僅是哭泣,更像一曲震撼人心的悲歌。
這世界上,有人與富庶結緣,有人與貧窮為伴;有人風和日麗,有人凄風苦雨。然而,在那層或華麗或襤褸的宿命衣衫之下,誰不是一路風塵一路坎坷呢?誰不曾有過長歌當哭的悲哀呢?
音樂是一種被曲譜固化的記憶。
真正的音樂,應是融入了生命的悲歡,應能感動人類的心靈。
一天晚上,朋友黃成打來電話。閑聊中他說起有一種歌聲真能撫慰心靈,當年他靠的就是這感人的歌聲,才度過了漫長孤寂的海島生活,說著他在電話那端播放起樂盤。
當歌聲從電話聽筒飄入耳際的剎那間,我渾身一顫,失聲叫道:終于找到了!
真是“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”!
至此,我才知道,她叫恩雅,是愛爾蘭的著名歌手。
那柔美的歌聲,猶如一種甜蜜的哀傷從海的深處游來,透過夜色一直流進我的心里……
人生聚少散多,憂傷原是生命的底色。在每天不經(jīng)意的日子里,焉知又有多少生命在無聲地消逝?當我們還在懷念羅文、張國榮,柯受良的時候,梅艷芳又離我們而去了。
對于一個生命體來說,還有什么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呢?
恩雅的歌聲是一種生命之歌,她使我們回味人生百味,使我們滋生出一種滄桑感。
恩雅的歌聲中蘊涵著一種悲憫,它使心靈變得柔軟,藉以忘卻人間的苦難。
這就是為什么在紐約9.11災難后,恩雅的歌在全美的銷量和點播率會突然暴漲的緣由。
恩雅的歌,唱得低回婉約,唱得如絲如縷,將美麗的嘆息融入了美麗的旋律之中;恩雅的歌,是一種能引起生命諧振的歌聲,是那種不設防的溫柔;恩雅的歌,排除了功利的雜音,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,有一種寧靜透明的質(zhì)感。
這是一種飄渺悠遠而富有靈性的極品音樂。這種嗓音不是柔情,更不是剛毅,而是溫暖,散發(fā)著夕陽里圣殿般澄明的光芒。有一種回家的感覺。
恩雅不僅用英、法及西班牙等多種語言,還以愛爾蘭的土著蓋爾語演唱。然而,聽恩雅的歌不需要理解歌詞的含義,她的音韻旋律早已穿透了不同種族、不同膚色的人們的心靈。
恩雅的歌能在我們的生命中激蕩起清澈的回聲。
我喜歡在寂寞中寫作,這是我內(nèi)心的一種自言自語,藉此安慰自己孤寂的心靈。
沒有寂寞就沒有文學。寂寞,是寫作者必須的心靈經(jīng)歷。
一個寫作者不僅要用才華寫作,更應該用心靈寫作。
對我來說,寫作時可以沒有紅袖添香,但不能沒有音樂的陪伴。
恩雅冰清玉潔的歌聲是如此深摯地感動著我,撥動著我的心弦,使我得以進入恬澹的寫作狀態(tài)。
我選擇了這種最喜歡的生活方式,這世上還有什么能比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幸福呢?
在恩雅的歌聲中,內(nèi)心常會涌起溫暖的祝福。
我被恩雅感動著,也被自己感動著。世上的名利富貴在這種感動面前變得微不足道。
音樂的世界是靈魂的世界。人在靈魂的世界里,才有真正的自由。
我在恩雅的歌聲里自由翱翔,我在恩雅的歌聲里沉淀安靜。
恩雅的歌聲是我靈魂的陽光。
這歌聲將永遠陪伴著我的流浪生涯,她溫暖安撫著我漂泊落寞的心靈。
我行走的是動蕩的離鄉(xiāng)背井之路,但最喜歡的卻是這寧靜的回家之歌。
我的世界里不能沒有音樂,不能沒有恩雅這穿透心靈的歌聲。
當時,我與合作伙伴卡洛斯,每周一次去CUENCA的鄉(xiāng)村診治病人。
那天早晨,我們又動身前往八十公里外的鄉(xiāng)村??逅箤④囬_出城外后,隨手往收錄機里塞進一盤磁帶,不一會車內(nèi)輕漾起一種溫婉空靈的歌聲。
剎那間,我被震撼了。這是一種洋溢著母愛般呵護的歌聲,她穿透了我的心靈,使我感動莫名。
隨著歌聲的輕唱低吟,我感到自己那顆冷寂的心緩緩地舒展了開來。
法國音樂家圣桑說得好:“音樂始于詞盡之處,音樂能說出非語言能表達的東西?!?
這歌聲是一種天籟,是人與上帝的交流。
黃昏時分,在返回途中卡洛斯又播放起這盤歌帶。
在裊裊歌聲的渲染下,平常的景色突然變得瑰麗動人:落日燒紅了晚霞,晚風搖曳著路旁的樹枝,夕陽斜抹著起伏的山巒,層林盡染,牛乳般的暮藹流動如煙。隨著車輪的轉(zhuǎn)動和歌聲的蕩漾,暮色漸漸淹沒了村野,遠處人家亮起了燈火點點。
歌聲飄飛在蒼茫的原野里,綿延在沉重的車轍中,漸漸地,我忘卻了生活的憂愁,融入夕陽和歌聲渾然一體的感動里……
時光飛逝而過,我從CUENCA市遷回馬德里。
隨著生活的日趨安定,那純美的歌聲卻愈來愈清晰地蕩漾在我心靈深處。
我思念這歌聲,為當年沒能弄清這歌的來歷而深感懊悔。
這是一種只要出現(xiàn)一次,就會永遠記住的歌聲。
在我的印象中,這是有著歐洲古典詠嘆調(diào)風格的歌曲。
于是,我一頭扎進了古典音樂之中,尋覓那失蹤的歌聲。
在那些日子里,每逢星期天,我都泡在馬德里最大的音響碟片公司“FNAC”里。
在浩瀚的古典音樂碟片中,我找到了許多心儀已久的音碟,比如貝多芬的《D大調(diào)小提琴協(xié)奏曲》、莫扎特的《安魂曲》、亨德爾的《彌賽亞》、舒曼的《夢幻曲》、德彪西的《月光》、圣桑的《天鵝》、德沃夏克的《媽媽教我唱的歌》等等。
然而,惟獨不聞那曾經(jīng)穿透過我心靈的歌聲。
在蒙特威爾弟、羅西尼和威爾弟三位意大利古典歌劇作曲家作品的碟片里,也毫無收獲。
我不禁有些氣餒。
一年過去了,那歌聲只能若隱若現(xiàn)地盤旋在我心谷里。
難道“此曲只應天上有,人間哪得幾回聞”?
一個暮春周末的下午,我乘六號地鐵去“LAGO”站。
西班牙語“LAGO”是“湖”的意思。這里是馬德里市內(nèi)著名的風景區(qū)之一。
地鐵延伸到這車站時從地下鉆出到了地面上。列車駛進站臺,窗外那簇擁而來郁郁蔥蔥的景色,令人頓感心曠神怡。走出車廂時,天空忽然飄起了毛毛細雨。
在車站大廳里,我聽到從揚聲器里飄來一種輕漾如波的歌聲。
霎時間,我愣住了!多么熟悉的旋律,多么熟悉的音色!
這不就是我苦苦尋覓的歌聲嗎?
此時煙雨中的“LAGO”站,似乎帶著幾分傷懷的情調(diào),那飄灑的雨絲,在溫情的旋律中顯得朦朧迷惘,鐵軌路基旁的草叢里,那幾朵鮮紅色的小花,更是含淚帶啼般地楚楚動人。
這是一種十分純正,不帶任何雜質(zhì)的歌聲。
這歌聲使我迷失,我眼里止不住地發(fā)熱。
歌聲里的車站變得很空曠,歌聲里的世界變得很虛幻。
我呆立在大廳的窗前,癡癡地聆聽著……
生命是有聲音的。
在這個世界上,有許多使我們感動的聲音。為了這些聲音,我們還活著。
記得在國內(nèi)山區(qū)醫(yī)院工作的時候,有許多個夜晚,我都會聽到失去親人的號啕聲。那種痛徹肺腑的哀悼之聲是如此悠長欲絕,使我感到這不僅是哭泣,更像一曲震撼人心的悲歌。
這世界上,有人與富庶結緣,有人與貧窮為伴;有人風和日麗,有人凄風苦雨。然而,在那層或華麗或襤褸的宿命衣衫之下,誰不是一路風塵一路坎坷呢?誰不曾有過長歌當哭的悲哀呢?
音樂是一種被曲譜固化的記憶。
真正的音樂,應是融入了生命的悲歡,應能感動人類的心靈。
一天晚上,朋友黃成打來電話。閑聊中他說起有一種歌聲真能撫慰心靈,當年他靠的就是這感人的歌聲,才度過了漫長孤寂的海島生活,說著他在電話那端播放起樂盤。
當歌聲從電話聽筒飄入耳際的剎那間,我渾身一顫,失聲叫道:終于找到了!
真是“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”!
至此,我才知道,她叫恩雅,是愛爾蘭的著名歌手。
那柔美的歌聲,猶如一種甜蜜的哀傷從海的深處游來,透過夜色一直流進我的心里……
人生聚少散多,憂傷原是生命的底色。在每天不經(jīng)意的日子里,焉知又有多少生命在無聲地消逝?當我們還在懷念羅文、張國榮,柯受良的時候,梅艷芳又離我們而去了。
對于一個生命體來說,還有什么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呢?
恩雅的歌聲是一種生命之歌,她使我們回味人生百味,使我們滋生出一種滄桑感。
恩雅的歌聲中蘊涵著一種悲憫,它使心靈變得柔軟,藉以忘卻人間的苦難。
這就是為什么在紐約9.11災難后,恩雅的歌在全美的銷量和點播率會突然暴漲的緣由。
恩雅的歌,唱得低回婉約,唱得如絲如縷,將美麗的嘆息融入了美麗的旋律之中;恩雅的歌,是一種能引起生命諧振的歌聲,是那種不設防的溫柔;恩雅的歌,排除了功利的雜音,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,有一種寧靜透明的質(zhì)感。
這是一種飄渺悠遠而富有靈性的極品音樂。這種嗓音不是柔情,更不是剛毅,而是溫暖,散發(fā)著夕陽里圣殿般澄明的光芒。有一種回家的感覺。
恩雅不僅用英、法及西班牙等多種語言,還以愛爾蘭的土著蓋爾語演唱。然而,聽恩雅的歌不需要理解歌詞的含義,她的音韻旋律早已穿透了不同種族、不同膚色的人們的心靈。
恩雅的歌能在我們的生命中激蕩起清澈的回聲。
我喜歡在寂寞中寫作,這是我內(nèi)心的一種自言自語,藉此安慰自己孤寂的心靈。
沒有寂寞就沒有文學。寂寞,是寫作者必須的心靈經(jīng)歷。
一個寫作者不僅要用才華寫作,更應該用心靈寫作。
對我來說,寫作時可以沒有紅袖添香,但不能沒有音樂的陪伴。
恩雅冰清玉潔的歌聲是如此深摯地感動著我,撥動著我的心弦,使我得以進入恬澹的寫作狀態(tài)。
我選擇了這種最喜歡的生活方式,這世上還有什么能比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幸福呢?
在恩雅的歌聲中,內(nèi)心常會涌起溫暖的祝福。
我被恩雅感動著,也被自己感動著。世上的名利富貴在這種感動面前變得微不足道。
音樂的世界是靈魂的世界。人在靈魂的世界里,才有真正的自由。
我在恩雅的歌聲里自由翱翔,我在恩雅的歌聲里沉淀安靜。
恩雅的歌聲是我靈魂的陽光。
這歌聲將永遠陪伴著我的流浪生涯,她溫暖安撫著我漂泊落寞的心靈。
我行走的是動蕩的離鄉(xiāng)背井之路,但最喜歡的卻是這寧靜的回家之歌。
我的世界里不能沒有音樂,不能沒有恩雅這穿透心靈的歌聲。
相關新聞
今日竹山便民服務
今日竹山云超市
一周熱門